行業資訊
了解最新行業資訊
2023年全國兩會,涉及促進工業互聯網良性健康發展相關的建議提案依舊是今年不少代表委員關心的內容之一。
作為我國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工業互聯網已經連續六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自2018年工業互聯網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后,每年政府工作報告對發展工業互聯網的任務要求愈加務實、具體和細化。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出現對發展工業互聯網的總結性評價: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有力促進了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短短五年,從任務部署到成績總結,可以看出,工業互聯網對我國經濟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利推動作用愈發明顯。
<2018-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工業互聯網>
2018年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
2019年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
2020年發展工業互聯網,推進智能制造
2021年發展工業互聯網,搭建更多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提升中小微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
2022年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培育壯大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數字產業,提升關鍵軟硬件技術創新和供給能力
2023年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有力促進了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
今年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針對現階段工業互聯網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為加快工業互聯網發展規模化應用建言獻策。
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要量質并進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工業互聯網發展,多次對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做出重要指示,國家層面對于發展工業互聯網重視程度不言而喻。
2023年,工業互聯網第二個三年行動計劃,《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即將迎來收官,在這一重要時間節點上,不少代表委員就工業互聯網發展建設提出建設性建議提案。
當前,工業互聯網已全面融入45個國民經濟大類,進入到規模發展的新階段。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表示,當前及未來階段為確保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進一步增強技術、產業和設施支撐能力,加快在經濟社會各行業各領域落地應用方案探索,加強跨部門、跨系統協同推進力度。
對此,余曉暉就發展工業互聯網帶來《促進工業互聯網規模發展,加快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提案。余曉暉表示,一是要持續加大工業互聯網網絡、標識、平臺、安全基礎設施體系化建設力度,夯實規模化應用基礎支撐能力;二是深化工業互聯網在制造各行業應用,加快向礦山、能源、醫療、交通、物流等行業以及安全生產、應急保障、質量追溯、節能減排等領域的拓展,以應用牽引發展;三是集中力量破解制約規模化發展的技術短板,加快平臺、標識解析在重點產業鏈普及應用,賦能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提升;四是將工業互聯網有機融入國家重大工程、重大科技攻關項目中予以支持,加大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統籌支持力度。
平臺作為工業互聯網體系核心所在,成為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之一。全國政協委員、尚品宅配集團董事長李連柱表示,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代表著國內工業互聯網平臺最高水平,在賦能帶動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但落地應用卻不盡人意。
對此,李連柱提出,要發揮“雙跨”平臺優勢,加快打造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示范城市的。李連柱表示,集中一個城市,央地合作,深度打磨,不僅可以幫助大企業解決數據安全、數據孤島和系統孤島問題,還能更多幫助中小企業低成本、低風險地快速從工業互聯網獲得收益。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走深向實,搶占新一輪工業變革制高點。
全國政協委員,蕪湖機器人產業發展集團董事長、總經理許禮進提出,要加大高能級平臺建設。堅持優勝劣汰、動態調整,加大國家級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力度。扶持一批由傳統行業龍頭企業構建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展現應用工業互聯網的效能提升作用,引領該行業的落地和普及。同時,在行業型、區域型、專業特色型工業互聯網建設,以及項目安排、資金政策等方面,建議統籌考慮央企與地方企業之間、不同區域之間的均衡性。
除此之外,數字化人才培育也是今年兩會關鍵詞。許禮進表示,要培養數字化人才,打造數字實踐基地。盡快在高校內開展工業互聯網的課程,重視從高校到上崗實習的人才培訓,以解決工業互聯網落地的人才痛點。各“雙跨”平臺企業可以和地方共同建立工業互聯網人才培訓中心,幫助企業培養數字化人才、打造數字實踐基地。
全國人大代表、博發康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陸曉琳建議,將數字化建設與人才培養結合起來,校企合作、產研相長,形成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制造業要加速向中高端邁進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這一要求也成為兩會代表委員討論的重點之一。
工信部部長金壯龍在全國兩會首場“部長通道”中表示,工信部正在加強頂層謀劃,研究制定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指導意見,大的方向就是聚焦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使我國傳統產業從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
當前,中國制造業正在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未來要有更強的競爭力,需要讓制造能力從一般的工業產品制造拓展到中高端產品制造。為推動高技術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建議,加大對科技制造企業研發投入支持力度;改善科技制造業融資環境,延長貸款期限、放寬融資門檻;降低科技制造業生產要素成本,減輕企業負擔。此外,李東生根據TCL全球化發展的多年經驗提出了對中國制造企業全球化發展的建議。一是完善全球產業布局,從輸出產品到輸出工業能力,在全球市場實現更大的價值;二是推動供應鏈全球化與海外本土化經營的結合;三是利用領先科技推動全球化,將競爭優勢向產業鏈高端延伸。
許禮進表示,我們要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從國家戰略全局出發,加快布局工業互聯網領域的制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聯合體,突破工業大數據分析、工業機理建模和開源平臺等核心技術,重點推進工業級5G芯片、模組、網關等產品設備的研發與應用,加快工業軟件、傳感器、智能化儀表、嵌入式系統等技術產品的國產化替代步伐,增強產業自主可控能力。
針對現階段我國工業數據的應用仍處于中低端水平,自主可控能力不強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建議,首先,建設新型工業化高質量標準體系,由龍頭企業開展標準試驗和試點示范,加快標準應用推廣。其次,推動人工智能應用普惠中小微企業,讓企業用得起、用得好。最后,在工業數據化的基礎上,讓數據應用專業化,培育一批專業化的工業大數據服務商,參與工業數據確權、流轉、交易的標準及規則制定。
工業“軟”實力亟需提升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業軟件被稱為現代產業體系之“魂”,但中國95%的研發設計類工業軟件依賴進口,成為我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的重要瓶頸問題之一。
面對工業“軟”實力短板,受制于人的現實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恒銀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江浩然在今年兩會上重點圍繞“支持國產工業設計軟件開發”。他建議,要以智能制造為主要抓手,提升國產研發設計類工業軟件的研發應用能力,實現自主、安全、可控。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張興海建議,在國家層面重視和扶持自主工業軟件開發。鼓勵制造企業、軟件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協同研發,鼓勵打造協同創新研發聯盟以及建立工業軟件人才培養體系,鼓勵設立科研專項基金予以支持,鼓勵采用國產工業軟件等。
全國政協委員、廣州市政協副主席、廣州市科技局局長王桂林提出,關于鼓勵和支持工業軟件加快國產替代的提案。針對提案內容提出三點建議:一是促進國產工業軟件關鍵技術研發、產品一體化。二是加快建立國產工業軟件產業標準化體系及應用生態。三是加強國產工業軟件人才引進及培養工作。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張英就早實現工業軟件自主可控,提出,我國要實施技術架構融合創新,探索特色差異發展道路。鼓勵工業軟件企業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新型軟件開發模式融合創新,推廣普及工業App和SaaS化應用,形成本土工業軟件輕量化、易用性、可配置等優勢,探索走出一條本土工業軟件的特色化與差異化發展道路。
本文轉自工業互聯網世界網,本站僅提供展示與交流,不為其版權負責。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